在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发布了一道显赫的诏书,其中提到:“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朕将巡边垂,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股民钱包,亲帅师焉。” 此诏书反映出当时刘彻对于汉朝边疆的控制欲望以及对各方势力的强大自信。
自漠北之战以来,汉武帝通过精心筹划,消化了对匈奴的胜利,并成功采取了财政改革,稳定了经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彻的政治抱负愈加膨胀。至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他再度发动了一系列军事征服,派遣扬仆、路博德等将领征服了南方的南越、东瓯以及西南夷,进一步巩固了中央政权的统治。此外,匈奴已远去漠北,汉朝在塞外两千里的边疆也久未有胡人侵扰。面对这种安定局势,刘彻自信满满,决定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军政大动员,振奋士气,并通过封禅大典向天帝报告自己的成就。
因此,汉武帝发布了如上诏书,决定亲自出征,统领十二路将军及十八万骑兵,队伍旌旗蔽日,长达千里。十月,他亲自带领这支庞大队伍,从上郡、西河、五原等地出发,跨越长城,直指匈奴边境,展示汉朝军威。在漠北一战中,汉军的十万骑兵与匈奴激战,尽管胜利,但汉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损失了大量马匹,导致无法再次远征漠北。经过数年的努力,汉武帝通过疯狂的养马,终于重整了十八万骑兵,形成了鼎盛的军力,气吞万里。
展开剩余78%为了向匈奴施加压力,汉武帝派遣使者郭吉送去两条选择方案,给匈奴乌维单于:
1. 南越王已被处决,若单于敢与汉帝交战,天子必亲征赴边。
2. 若不敢,则应向汉朝称臣,避免逃入沙漠中自取灭亡。
乌维收到书信后,整个匈奴都感受到了无比的压迫感,甚至无法言语回应。《汉书》用“詟焉”二字形容乌维的表情——“詟”指的是哭到失声,暗示乌维惊恐至极。显然,匈奴此时已经丧失了与汉朝硬拼的勇气,乌维最终没有选择挑战,而是选择“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彻底放弃了与汉朝对抗的可能。
汉武帝见匈奴如此惧怕自己,不仅对乌维的沉默感到无趣,还因为匈奴扣押了使者郭吉,情绪愈加低落。于是,他决定解散军队,振兵释旅,并祭拜黄帝冢,再次东巡海上,亲登泰山进行封禅,象征着自己神圣的统治和丰功伟业。然而,在回程途中股民钱包,霍去病之子霍嬗的早逝让刘彻感到失落与空虚。不过,他仍从身边的年轻侍从中看到了希望。刘彻十分看重这几位青年才俊,并且精心培养他们。我们可以将这几位青年称为“汉武五小龙”。
这些青年都出身名门,才智出众,年约三十,性格相似、心思相合,是同乡亦是同道中人,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卫青、霍去病等已不在,汉朝的未来重担落在了他们的肩上,他们也确实肩负起了大汉的江山,联手开创了“昭宣中兴”的盛世局面。
这五人分别是:
1. 苏建之子苏武,字子卿,杜陵人,时任栘中厩监,职级为六百石。他与霍去病同龄,年约三十。
2. 霍去病之弟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人,时任奉车都尉,职级为两千石。
3. 上官桀,字少叔,陇西上邽人,时任未央厩令,负责御马,职级为六百石。
4.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起初为骑士,后以六郡良家子身份加入羽林骑,职级逐步上升。
5. 李陵,字少卿,李广之孙,父亲李当户未曾亲手教养,早年由爷爷李广抚养长大,后来由叔父李敢带入宫中。李陵逐渐成长为帝国的栋梁,时任侍中建章监,负责皇帝亲卫的骑兵事务。
这五人都出身名门,背景各异,但命运却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的成了赫赫战功的名将,有的成了权力背后的操控者,有的为家族复仇,也有的背叛了国家,选择与敌合作。命运弄人,五人之间的友谊也随着时局的变化发生了巨大转折。
李陵的命运尤其坎坷。出生前父亲就去世,祖父李广和叔父李敢也相继死于非命,他一度成为孤儿,与母亲相依为命。这样的经历塑造了他既坚强又敏感的性格。在外人眼中,他是一个表面自信,内心却充满焦虑的人,尤其身为李家继承人,背负了祖辈的荣光与失败。他深知,家族期望过高,任何的失败都会引来无尽的谴责。这种沉重的压力让李陵早早意识到,自己必须成就一番伟业,否则一生将永无意义。
正因如此,李陵在少年时就模仿祖父李广的风范,年少时便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他的忠诚、廉洁、勇敢使得汉武帝非常看重他,甚至将他提拔为侍中建章监,这个职位极其接近皇帝,是非常亲信的职务。
然而,这份荣耀也带来了更沉重的责任和压力。李陵最渴望的就是得到功名,成就一番事业,这种强烈的渴望和责任感让他始终不敢松懈。曾有人形容李陵的内心:“丈夫必有所为,若生以不成名,死亦有憾也。”这句话道出了他内心的无尽焦虑与追求。
李陵的压力最终变成了动力,但也将他引向了危险的道路。他不仅仅想要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他还渴望超越所有人,证明自己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从一个忠诚的年轻将领逐渐走向了疯狂的名利追求者。
李陵最初的机会出现在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这时匈奴在西域的楼兰和车师两国不断骚扰汉朝的商队。楼兰和车师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汉朝通往西域的关键通道。汉武帝因此派赵破奴征讨这两个国家,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这些小战役对赵破奴来说几乎算不上挑战,但它们的战略意义重大。
随后的战事则是针对匈奴的全面战略布局。汉武帝不断向西域扩张,迅速打压匈奴的影响力,最终实现了对西域的有效控制。而匈奴逐渐向西迁移,完全放弃了对东北的控制。
发布于:天津市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